前工序中測量的效果
可以說,制造中測量的目的,是“杜絕不良品出廠”,比如通過測量來確認產品是否符合既定的尺寸或表面粗糙度等。那么,在哪個工序進行測量更好呢?
不良品對應成本和發現比率
上圖的藍線表示1個不良品的成本曲線。如果不良品在制造后工序被發現,企業的相應成本也會增加。而若在出廠后發現不良品,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,更別提失去客戶和社會的信賴,會給企業帶來多么嚴重的影響。
紅線則表示不良品被發現的比率,即近80%的不良品是在檢查工序被發現的。
測量數據的監測

從以上兩個圖可以看出,能否在制造早期工序及早發現不良品,是企業降低不良品對應成本的重要因素。
制造工序中的測量
制造工序中使用的測量儀器,越來越多地被提出實現全數檢測(takttime)或惡劣環境下進行測量的要求。
現階段,應對各種特定的測量需求,在線檢測/內部檢測等測量系統,具有高防水防塵機能的測量機,以及通過溫度補償系統,在標準溫度之外仍可進行高精度檢測的測量機等都已實現。
在加工工程中,也因為可以和機器人聯動的測量機器的加入,使得整個工序變得簡單而高效。

在線型CMM MACH系列
并且,制造過程中的通過對測量數據的實時監測,可及早發現異常點。多數情況下,不良品的出現會有些前兆特征,而在該階段如果采取妥善措施的話,能夠實現防患于未然。

數據管理網絡系統 MeasurLink
在日益追求高品質的“中國制造·2025”的大環境下,越來越多的企業要求在制造中導入測量管理。
制造中的測量,不僅僅關乎于企業降低不良品的對應成本,更與嚴格品質管理、樹立可信賴的企業形象息息相關。
如此說來,制造中的測量,不僅能為企業帶來收益、還對提升企業價值具有莫大的積極作用。
上一篇: 輪廓儀和粗糙度儀是同一個產品嗎?
下一篇: 如何選購影像測量儀?